目前,金属材料及制品的工序间和长时间的封存运输防锈多采用防锈油,但后续工序需进行除油处理,但防锈油的去除难度相当大,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油质不易分解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开发水基防锈剂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水性防锈剂(也叫防锈水)是指在水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防锈剂,以阻止化学或电化学作用的发生。包括目前仍在使用的传统水溶性无机防锈剂大多采用亚硝酸钠、重铬酸钾、硼酸盐、铝酸盐、钨酸盐等的钝化技术,生成不溶性钝化膜层或反应膜层,起防锈作用。此类无机防锈剂价格低廉,然而这类防锈剂涂于金属表面后,液膜易流淌,水分挥发后,还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白霜,失去应有的防锈效果,防锈性能达不到防锈油的效果,而且所用的主体原料具有较大的毒性,有致癌毒性,严重影响着操作者的健康。我国在降低亚硝酸盐的用量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防锈效果还不理想,且未消除公害问题。铬酸和重铬酸盐虽然防锈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和毒性问题,现也禁止使用。发展的、环境友好的水溶性防锈剂已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问题。
国外在环保型水性防锈剂研究开发方面的水平要高于国内,大量、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产品已获得实际应用,但相关的技术都属于各大公司的技术机密,公开报道较少。检索发现,国外关于防锈剂的共检索到1200余条,其中关于水溶性或者水基的防锈剂大约在100条左右。
国内在环保型水性防锈剂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产品还很少。但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近年发展很快。研究多集中在乙醇胺与酸的复配防锈剂;多元醇酯防锈剂;金属表面自组装防锈剂;硅烷偶联防锈剂;气相防锈水等方面。
国内早在1996年的时候就有部分科研机构对水基和水溶性防锈剂进行了研究,由初期的水溶性防锈剂逐步扩大到气相防锈剂的研究还有一些其他产品的研究,目前从事该方面研究的科研机构有20余家。
水基防锈剂可代替以机械油为主体的防锈油,还可省去传统的除油、磷化等工序,既节省了能源,又降低了操作成本,还避免了废液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防锈油和磷化液的替代产品,各种金属材料及制品都可以用该类防锈剂在不同阶段进行处理,工业需求量巨大,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另外,多功能的水基防锈剂研究开发及应用渐成趋势,如除油、除锈“二合一”,除油、除锈、防锈三合一的产品也日益增多,如美国歌德公司就开发出了系列产品。它们通过对油层的乳化,对锈层的渗透和转化,起到对金属产品的保护作用。研究和开发防锈性好,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减少污染,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水基金属防锈剂,是今后努力的方向。